制度不完善致廉价药短缺 鱼精蛋白黑市价翻300倍 |
编辑:柳州优威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字号:大 中 小 |
摘要:制度不完善致廉价药短缺 鱼精蛋白黑市价翻300倍 |
沸沸扬扬的心脏外科手术用药“鱼精蛋白”短缺事件仍在持续发酵,近日有媒体报道称,鱼精蛋白在药品黑市价格已高达五六百元,是普通医院价格的300倍。
自2002年以来,廉价药短缺已经成为一种极富争议的普遍现象,全国各地廉价药短缺事件时时见诸媒体。今年2月份,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股权变更造成的短期停产,让药物供应较为充足的上海也遭遇了一次“金霉素眼膏”短缺。 不过,2007年中国价格协会的《廉价短缺药品价格问题调研情况报告》却显示,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,媒体和地方医疗机构报告的疑为短缺的药品合计为286个品种,工业企业正常生产、商业企业正常销售的品种有272个,短缺及潜在短缺的药品仅为20个。 但报告也认为,以药养医体制、药品储备制度不完善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完善等因素,都可能造成廉价药短缺。这意味着,廉价药供应体系仍较为脆弱,在各地政策制度或突发疫情发生时,区域性、阶段性的短缺难以避免。 比如在此次“鱼精蛋白”短缺事件中,生产企业亦始料未及,起因是原料供应商变更造成三个月质量考察的“真空期”。上海医药副总经理李永忠告诉记者,近年来鱼精蛋白的生产销售,企业一直在“贴本”。 “贴本”经营在成本升高、药价频降的行业大背景下并不难理解,此前安徽一家国资背景的输液公司(安徽丰原药业)的副总廉先生也曾对记者表示,公司的输液产品在某些省市招标价格仅1.44元/瓶,连一瓶矿泉水也不如,而事实上仅一个瓶子价格就超过0.5元。 利润微薄直接削弱了企业提供药品的积极性,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浩亮就认为,对药品的定价模式中,成本不能仅仅定义为药物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成本,“企业的科研投入、品牌、经营等存在的差别,应当在定价中体现出来,否则一个小作坊和一个大药厂的区别何在?” 但是,随着招标采购“安徽模式”在各省市的复制推进,“唯低价是取”不仅继续削弱药企供应的积极性,同时也难以保证供应量的稳定。 记者获悉,近日上海市虹口区一家区县医院院长整理了一份短缺药物名录,共包含24个常用品种,其中有22种上海当地企业都有生产。但是,由于此前中标的企业报价低于本地企业,导致本地企业有货却不能供;外地企业恶意压低价格,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,供应量也很不稳定,最终造成常用品种短缺。 “应该说这种短缺在上海全市不是普遍现象。”国药控股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说,上海市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加上增补品种共有688种药品,阶段性短缺一二十个品种属于正常现象,政策上要求配备基本药物而不是配齐,只要存在可替代的其他药品,并无大碍。但他同时表示,类似鱼精蛋白这样的必需药品,政策上不应该再考虑降价,而只能考虑提价。 目前,不少企业也试图通过“非常规”手段解决短缺难题。日前,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建立了10个家庭常备外用药直供点,通过缩短商业渠道提升利润,确保廉价药长期供应。然而这些都是非处方药(OTC),类似鱼精蛋白这样的“必需药物”并不适用于此种模式。 “低于成本的销售是不是公益性的体现?”上海一家三甲医院院长如是表示。 |
上一条:2011年上半年西药类商品分省市出口统计 | 下一条:玉林药市广佛手|酸枣仁|山奈|油苏子|郁李仁行情 |